信息工程学院 李晶
在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职业本科教育正以独特的定位和鲜明的优势,成为越来越多学子实现人生价值的优选路径。让我们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带您走进职业教育的内核,感受它如何将技能与素养熔铸成通向未来的钥匙。
一、曹文森的故事:职业教育的生动注脚
2023年,当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原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现代通信技术专业的曹文森以技术支持工程师的身份走进科技公司时,他的手中握着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5G全网建设技术”赛项一等奖、9分钟精准输入230条IP地址的行业纪录、被新华社《匠心青年说》专题报道的“通信守卫者”。这些荣誉的背后,是职业教育赋予他的三重核心竞争力:
“手脑并用”的实践力
曹文森的“手速神话”并非天赋,而是源于学校“双主体、四递进、五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扎实训练。在华为ICT学院认证的实验室里,他反复演练5G网络规划、故障排查;在企业真实项目中,他参与农作物可视化分析系统的通信模块搭建。这种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让他的技能从课堂直接对接职场。
曹文森
“严细实快“的职业素养
“配置网络不能走错一步”,曹文森的严谨源自职业本科教育的双重淬炼:既在《通信原理》等理论课程中构建知识体系,又在网络安全攻防演练等实训中打磨细节。学校引入的企业导师制,让中兴通讯的工程师手把手教他排查故障,这种职场软实力的培养,远超传统课本的范畴。
“跨界融合”的创新力
作为农林类职业本科院校,曹文森的课堂从未局限于通信技术本身。在《智慧农业导论》课程中,他学习如何用5G技术赋能田间管理;在实训项目中,他尝试用通信网络构建环境数据传输系统。这种“通信+农林”的跨界思维,让他在科技公司中成为懂技术、懂行业的复合型人才。
曹文森(左二)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
二、职业本科的优势:为何选择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
曹文森的成长轨迹,正是职业教育价值的缩影。现在,我校作为陕西省首所全日制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相较于普通本科,我们的教育模式具有三大核心优势:
“技能为根,素养为魂“的培养定位
职业本科不是“专科的延长线“,而是“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我们开设的现代通信工程等专业,既涵盖《5G移动通信技术》等前沿课程,又强化《通信工程制图》等实操技能。学生毕业时,既能获得本科文凭,又能考取华为HCIA、中兴认证工程师等行业证书,实现“学历+能力“的双提升。
教师授课现场
“企业深度参与”的育人生态
学校与华为、中兴等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基地,学生从大二开始即可参与企业真实项目。例如,在5G基站规划课程中,学生使用企业提供的设备进行网络部署;在农业物联网实训中,学生为合作农场设计智能灌溉通信方案。这种学中做、做中学的模式,让毕业生上岗即能独当一面。
学生赴西安中兴协力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实训
“就业导向,发展无忧”的保障体系
数据显示,学校现代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超96%,对口率达97%。曹文森的同届同学中,有人成为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优化工程师,有人进入农业科技公司成为智慧农业工程师,还有人通过升学进入其他高校深造。职业本科的“升学+就业”双通道,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荣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网络与信息技术大赛一、二等奖各一项
三、选择职业本科:与时代同频,与未来共舞
当前,国家正大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作为陕西省首所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5年学校新增现代通信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与华为共建鲲鹏产业学院,入选省级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这些资源,都将转化为学生成长的养分。
曹文森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这句话的背后,是职业本科教育对“工匠精神”的坚守——我们培养的,不仅是技术熟练的操作者,更是具有创新思维、责任意识的行业领军者。
现代通信技术专业学子赋能乡村振兴
亲爱的考生,如果你渴望用技术改变世界,如果你向往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如果你相信“行行出状元”的朴素真理——那么,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欢迎你!在这里,你将像曹文森一样,用键盘敲击出通信网络的脉搏,用代码编织出智慧农业的未来,用匠心铸就属于自己的职业荣光。
选择职业本科,不是退而求其次,而是主动拥抱一个更务实、更广阔、更有作为的人生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