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教学部 张琦
在陕西农林职业大学的运动场上,学生正通过团队定向越野项目,协作破解预设的“供应链优化”任务卡这些洋溢着职业特色的运动场景,生动展现了学校公共体育课创新实践的独特魅力。
公共体育课作为职业本科教育的核心环节,其价值远不止于强健体魄。陕西农林职业大学注重锻造未来工匠职业素养、团队精神与综合竞争力。学院以“健康第一、技能融合、全面发展”为理念,构建起特色鲜明的公共体育育人体系,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注入澎湃动能。

一、课程创新:体育技能深度对接职业场景
学校突破传统体育课程框架,开创“专业+体育”融合教学模式,使体育训练成为职业能力的延伸:
面向农林类专业:针对野外作业需求,开设负重耐力专项课。学生在模拟野外的复杂地形中进行物资运输训练,同步提升环境适应力与专业实操耐力。这些课程将田间地头的挑战转化为体育课堂的实训项目。
对接管理服务类:通过团队拓展、战术攻防演练等课程,重点锤炼组织力与协作精神。经济贸易学院学生在“市场竞速”接力赛中制定团队策略;旅游专业学生在障碍接力中融入服务场景模拟,体育精神与职业素养在汗水中交融生长。
这种精准匹配的课程设计,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体育对职业发展的支撑价值。2024年学生评教数据显示,体育课满意度达98.7%,成为最受欢迎的通识课程之一。
二、资源升级:打造沉浸式职业体育生态
学校投入打造现代化、专业化体育育人环境,构建“设施-活动”支撑体系:
硬件全面覆盖:建成400米智能田径场、多功能室内球类馆、职业体能实训中心等场地。瑜伽室配备生物反馈系统,实时监测学生运动生理指标,让专业训练触手可及。
活动体系赋能:打造“职业体能挑战赛”“体育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全年举办校级赛事40余场,参与学生超万人次,赛场成为职业素养的第二课堂。

三、育人成效:体育精神点亮职业未来
系统化体育教育正转化为显著的育人成果:
职业素养深度淬炼:跟踪调查显示,85%毕业生认为体育课程培养的抗压能力和规则意识直接助力职场发展。农林专业学生在高温户外作业中展现的耐力,管理类学生在项目攻坚时表现出的协作精神,均获得用人单位高度评价。
终身运动习惯养成:毕业生离校后健身卡持证率达73%,远高于全国青年平均水平。学生自发组建行业运动社团,体育精神持续赋能职业社群。
从负重训练的咬牙坚持到团队协作的默契击掌,从体质测试的达标证书到用人单位的赞誉认可,陕西农林职业大学的体育育人工程,正在以坚实的步履走出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
当清晨的阳光洒向体能训练场,新一代农林人奔跑的身影,正勾勒出职业本科教育的蓬勃气象。在这里,强健的体魄与精湛的技能同频共振,每一次跳跃与冲刺,都在为年轻学子积蓄搏击职业长空的能量——因为他们的征途,需要钢铁般的筋骨,更需要永不熄灭的拼搏之火。这所校园里跃动的身影,终将汇成推动行业发展的时代力量。